为什么要做错题本?

错题本非常重要,因为它指明了你的薄弱之处,所以一定要反复看,反复复习,平时就把他放在你身边最显眼的位置。

学习是一个将“不会”变成“会”的过程,不断的发现漏洞和补漏洞的过程。错题本记载了我们学习中的所有“不会”,最大作用就是查漏补缺。

而且我真的想衷心劝告那些只顾着刷题的各位,别注重量,要注重质,题是永远做不完的,弄清楚一道题,要比你做 1W 道题更有意义,千万别感动自己,有刷题的时间还不如用来看纠错本。

我曾经愿意花整整7-8个小时的时间去思考一个版块,我都不愿意去刷100道题去追求那个短暂麻木的快感。

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错题,去发现自己的盲点,有些东西你以为你会了,你记住了,但错题会告诉你你没记准,记清楚。

在整理错题之前,要把知识性的漏洞给补充完整,要不断地去强化自己对知识的印象。

(这一点一定要做题,可以直接找资料书上的经典例题)

错题本之于考试 就像水之于生命。

听过很多演讲,也看过很多分享,高考状元们无一不把错题本视为学习中最宝贵的资源。

错题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一错再错。

错题本就是把我做错的题,回炉重造,我要把这道题的祖宗十八代都翻出来,抽筋扒皮般地摸透它的考点,再复盘弄清楚我当时是卡在这个题目的那个环节,到底是哪个part出了问题,全部给它挖出来。

怎么制作和使用错题本?

错题本包含两部分:制作错题本和使用错题本。

制作错题本

记录前事项

  1. 使用活页夹或燕尾夹:为了我们后续更方便的查找和整理,对各页做移动。
  2. 以一页为单位,正面记题目,背面记答案和其它信息。正面记2-4个题(根据题目简易复杂程度而定),要记录同类型的题目(方便后面分类整理),如果只有一个,那另一块就留白,后面可以补充。要留出空白来记类似的题目,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(甚至多学科的东西综合起来,或者同一个知识点用在多个场景中)。
  3. 错题本的记录要尽量去提炼核心,无论是题目还是答案,因为通过你不断的练习,你以后在看到题目时就会更容易地抓住重点,你能从一堆乱七八糟,毫无意义的东西中一下子看到你需要的东西,而且这样不用抄题不用写那么多东西(最开始这样做是因为我懒)。
  4. 记录工具:遇到错题在原资料相应的位置上最好标记,再专门找个本本(一页纸也可以)记录本周遇到的所有错题位置。
  5. 按科目设置错题本,一科一错题本。按题目的考点单元分章节。
  6. 每天更新当日的错题,更新内容包括错题、思路和答案。(建议实时更新。发现一个错题,立即更新到word文档中/A4纸上。只有发现错误当时,对错误思路和正确思路的理解和印象最深刻,时间久了就忘了)
  7. 复习频率:首先,每周至少定期复习一次,制定学习计划时,将复习列入每周计划,建议放在周末。其次,利用平时琐碎时间复习。比如上班族上班时间忙里偷闲、中午休息时间,学生党课间、午间。
  8. 复习次数。每次复习后,做对了,在序号前划√;错误了,在序号前划x。连续(不是总共)四次划√,就可以划掉这道题目。连续三次划x,用☆做好重点标记符号,属于重点关注对象。

要记录哪些东西和不记录哪些东西?

在我的理解中,错题本更应该叫做总结归纳本,因为它不仅有关于错题的记录,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常见误区,应试小技巧,信息转化,常见联合,细节问题(题目细节和做题细节)这几个板块。

要记

  • 错题:不会做的、容易做错的、经典好题
  • 常见误区
  • 应试小技巧:巧法、常用的公式结论(生物化学的话就可以在这一板块记些常考常错的知识点)、
  • 信息转化
  • 常见联合:二级结论(对于数学和物理这两个学科,真的要多去积累二级结论,这个会对你的做题速度大有裨益,不仅要记得清楚,也一定要试着去推导一遍,这会帮助你更好的掌握。)

不要记

  • 第一轮学习时出现的错误:第一轮新课学习是初次接触全新知识,因为掌握不牢,出现错误的概率很高,这种错误没必要记录,在讲义原题处做好标记即可。
  • 计算错误和看错题目:个人不太认同
  • 偏题、怪题、难题:偏题、怪题、难题往往考查生僻冷门的知识点,不具有代表性,二次考查的可能性很小,没必要记录。
  • 同一知识点的同类错误

我们数学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:平常练习的时候稳扎稳打,考试的时候善用巧法。平时练习要一步步慢慢来,不要偷工减料,想一些旁门左道,奇技淫巧。但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死板,有技巧的话就用,时刻牢记咱们第一要素:得分才是王道。

怎么记录错题页

是否一定只记录错题?
而有些题目哪怕我们没有犯错误,没有失分,某些需要注意的题目最好还是要记下来,多去总结,多去积累,这对你的未来必然会有极大的帮助。

对于题目来说,记录核心就够了。

如该题:

有些题目确实是难以简化的,比如说物理实验题,生物实验题,但你依旧可以去提炼信息,找出关键,哪怕不能简化过多,

但你依旧可以让题目变得简单,如果实在不行,这时候再去做手工,剪剪贴贴也可以啊。

提炼核心真的很重要,不仅因为这样做能够减少时间,更重要的一点是,当你提炼一定数量的题目后,你会突然发现:你能更容易的看清题目的本质,对于一道题目也会更快的进行判断,你能瞬间明白这道题告诉了你什么。

错误归因类型:

  • 不会做的:思路问题
  • 会做但是容易做错的:常见误区,信息转化,常见联合,题目细节,做题细节。

不会做的:思路问题

我们的疑惑在于:
这个题为什么要这样做?为什么别的方法不可以?

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做到这点,要试着用一句话,或者几个核心式子去概括整个思路。

如以下题目:

答案记录:记录答案的关键点
未必一定求出导函数,自变量数值确定或许可相消。

你要试着去提炼核心,试着用一句话去概括本质(概括概括,一定要概括!!),去真正想明白一道题目。

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,但这要比你傻乎乎的刷上十道题有用的多,而且你在某一天会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

PS:某些题如果提炼不出核心,就去把那些你认为你想不到的内容写下来,就比如那些关键式子或者这道题答案的核心式子。

思路型的问题,复习时多动笔!一定要亲自计算!数学物理太忌讳不去思考了。

常见误区

理科是需要注重严谨的,往往,所以你一定要弄清楚题目上的每个点,并且要把一些所谓的定义性概念给搞清楚。

对于这个题目,很多人会因为做了太多关于摩擦力的题目,就产生了惯性思维,盲目的把重力当成了正压力,但如果你记准关于摩擦力的定义,你就会明白你真正要找的是正压力,所以你必须注意竖直方向上还有没有其他力。

这些都是很多人常犯的错误,他们往往没把概念给搞准而走进出题人的陷阱,对于这些错误,在纠错时,只需要在题目下方简单的写上自己的错误思路。

信息转化

很多大佬为什么做题神速?而你在做一道题目时为什么毫无头绪?就是因为他知道某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

比如说这种圆环小球问题,你是否明白恰好能到最高点意味着什么?

数学和物理都是需要进行转化的,因为题目给你的可能是文字信息,但你要根据你的做题经验和你所掌握的知识去把他转换成数学公式,甚至可能会转化成图像,去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。

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刻意去记忆的,所以当你遇到这种问题时,错题本一定要记录下来。

常见联合

你都要试着去从题目中抽离出来一些推导内容,也可以刻意去记一些二级结论,这会对你的做题速度有极大的提升。

题目细节

题目要求是全过程都存在阻力和拉力,可总有些人在后续的过程让一些力神奇的消失,最终错失 14 分。

毕竟理科注重细节,有时候可能因为某个关键点变了,整个题的性质就变得截然不同。

所以,一定一定要仔细审题,把每个细节都留意到,千万不要惯性思维,看到熟悉的题目就乱下结论

做题细节

犯下这种错误往往是考虑不全面,不够严谨,忽视了一些东西的缘故。

比如常见的一些问题:对于圆锥曲线的大题,你是否要想到单独考虑斜率是否为零这种特殊情况,对于换元问题,你是否考虑到因为自变量的变换而导致定义域的改变?

怎么记录答案页

记录答案的关键点。包括错误思路(简单记录)、核心思路(如果一道题有好几种方法,答案整理的时候一定要把这几种思路都整理上去)、关键式子、卡壳点、注意点(细节、易错点、特殊方法、自己补充内容)。

使用错题本

  • 归纳分类整理:消消乐,连连看。归纳分类整理,按知识单元、错误类型(如最近3次全对的从错题本中去掉)等分类,做到最后,你就可以达到老师上课讲那种题目,你就可以翻开错题集找到你曾经积累的一样的题目的境界!!!你可以边听课边总结几道题的异同!
  • 动手:做题
  • 动脑:推算、记忆等

没事就看,没事就看,睡觉抱着,回家带着,一定要把它当作你整个高中生活中最为亲密的东西,比你对象还亲的那种。

一定要在适量做题的基础上,尽量的多翻看错题本,把里面的内容牢牢掌握。

碎片化时间的运用

主要针对积累记忆内容,像是数理化生纠错本上面的后几页,细节,误区这些板块什么的,一定要多看,多去记忆,要它们成为你的骨血,让自己再也不会落入出题人的陷阱。

千万不要趁热打铁

记录完错题本后,先别去看它,等过个一天两天,再去看你前面记得内容,特别是对于思路型的内容,要试着根据你总结的几句话,动笔去写,去演算,这时候一定要动笔!!!!!!

周末时光

我希望你能花费一个下午的时间,把这周记录的数理化生这四科纠错本的内容,完完整整的看一遍,思路型的要去动笔,后面记录的那些板块要一条条的去看,去记忆。

考前突击

重点就是你后几页的内容,因为那些东西是零碎且重要的,而且他们是偏记忆性的,属于那种你看了一眼,你知道了,考试遇到就不会再犯的东西。

参考

本文综合了下面几篇知乎回答的内容,感谢这些学习大神提供学习最佳实践。

文档更新时间: 2022-07-16 10:13   作者:admin